查看原文
其他

六十载春华秋实,一甲子华章异彩——59级校友入学60周年返校纪念活动



金黄的十月,秋阳仍盛,秋意正浓。


2019年10月19日的清晨,袁家岗校区的校园里多了许多头发花白头发的长者,1959级(64届)老校友们入学60周年返校纪念活动隆重举行,八十余位校友重返校园。


向上滑动阅览

重医59级(原称64级)入校学医60周年 聚会倡议书


各位同学:

在迎接建国七十周年的同时,也迎来了我们进校学医六十周年的大喜日子。

    可曾记得?60年前(1959年)的一幕幕往事。当年,我们大多出生贫寒,拿到重庆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告别父母后,背着行李,独自远行,来到了建校初期的重庆医学院。当时,校舍、宿舍还在建设中,我们居住的寝室,进门那堵墙还没有砌砖(通风甚好)。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建校劳动,到附一院内科大楼工地挖地基,到九龙坡河边运砖,到重钢抬炸药回校……遇上农忙季节,到农村下田插秧或收割麦子,一些同学因到被疫鼠尿污染的水田里劳动,感染上了钩端螺旋体病。寒冬时节,我们衣衫单薄难以御寒,曾有一男同学腰间栓一草绳御寒。冬天,我们早晚都用冰冷的自来水洗脸洗脚,洗时真冷得发抖呀……这些都是现代大学生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艰苦历程。

     我们刚进校不久,就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食不裹腹,营养不良,许多同学貧血、浮肿、瘦弱,艰苦的生活考验着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当时物资匮乏,缺少肥皂,下了尸体解剖课,有时,没有肥皂好好洗个手就吃饭,手上还残留着浓浓的福尔马林味。我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着繁重的学习任务。

     在重庆医学院五年的学习经历中,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是,我们年级的同学们却非常团结,相处十分和谐,互相友爱帮助,值得我们回味。

     我们此生最有幸的事情是,我们是在国内久负盛名的上海第一医学院内迁建校的两百多老师们,亲手倾心培养出来的一代医学生。我们的老师中,许许多多都是全国最有名的医学大师。这些年来,许多老师的大名还牢牢记在我们心中。我们这批学生,又是最有艰苦奋斗精神、最能吃苦耐劳的一代医学生,我们能有多年来造就的丰硕成绩,是新中国培养了我们,是上一医来渝建校的老师们手把手地培育了我们。当年,连成都市卫生局的领导们都誇重医培养的学生比川医培养的更好用。

      我们年级的同学们也更讲情义,在我们年级毕业30周年聚会时,我受命去邀请重医党委已退休的孟德泽书记,请他参加年级聚餐时,孟书记说他已退休,无职无权了,不必请他。我听后真诚地告诉孟书记:您曾是我们这些学生当年的领导,我们真诚地感谢当年您对我们的教诲,您虽然退休无权了,但是我们这些学生们永远感谢您,永远记得您的恩情。

     我们年级的同学们在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也做出了巨大的成绩。我们没有忘记学好医学知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牢记得老师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保卫人民健康的使命。60年的艰苦历程,不忘母校和老师的教诲,努力奋斗,努力实践,使我们也无愧地成为了一代名医。

     最可惜的是,60年来,我们年级已有不少同学陆续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医生的岗位,离开了曾经在一起学习、工作的同学们。我们会在心中永远怀念他们,怀念这些曾经的好同学、好朋友、好伙伴。

哦!似乎转瞬间,我们都很老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早已过了“古稀”之年,现在,我们都是80岁上下的老人了!或许,老天爷留给我们能自由活动的日子不多了。我们何不趁此机会再回母校看看,再与曾经在一起经历艰苦学习历程的同学们聚一聚呢?

     我的同学们,只要您的身体条件允许,快来参加10月19日在重医袁家岗校区举办的我们年级入校学医60周年聚会活动吧!今后再难有这样的机会了。

     机会难得呀!我的同学们!


重庆医科大学59级(原称64级)入校学医60周年聚会筹备组      

敬上(执筆:常正)

 2019年9月20日



老校友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地来到了校园,映入眼帘的是早已等候在校门的学生志愿者们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


在志愿者的陪同下,校友们陆陆续续来到塑像广场前,看着欢迎墙上一张张过往的照片,旧时光的匣子便悄然打开......



No.1

再相遇

       几十年未见,校友们相互都有些认不出,但说起那时的一件件趣事和同学间打趣而取的小名,旖旎的求学时光一下子便重现脑海。

      


       上午9点,59级校友入学60周年纪念大会在第一教学楼208教室举行,会议由常正校友主持,重医校友办主任苟践参加大会。


       老校友们诉说从入学到现在这60年的岁月,万语千言最终都化作对每位同学的美好祝福:“下个十年,一个都不能少”、“健康长寿,开心过好每一天”、“向百岁前进”……



        纪念大会上,校友们通过趙万蓉同学向敬爱的林琦老师带去了问候。


趙万蓉同学:


        请代我们64级的同学们向林老师问好,向林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老师们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捨弃上海优越的生活条件,离开全国最有名望的大医院,来到重庆郊区这片穷乡僻圵,努力创建重庆医学院这所新型的医科大学,为了培养我们这一代穷学生成为人民的医生,老师们作出了自己最大的牺牲,我们心里永远牢牢记得老师们的恩情。林老师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难忘的师长,是我们崇敬的偶像,是我们最可尊敬的长辈,我们衷心祝愿林老师健康、长寿!


重医64级进校学医60周年聚会

全体同学 敬上

                             2019年10月19日




        校友办工作人员及学生志愿者代表集体向59级校友鞠躬致敬,并对老前辈们“回家”表示热烈欢迎。

       校友办主任苟践随后说道,学校非常重视和关心广大校友,即将在10月27日召开校友会成立大会。这意味着,校友工作将开启一个新纪元,更好地凝聚校友力量、打造校友文化、服务校友与学校。



校友们还为母校带来了珍贵的礼物--我校名誉校长钱惪教授为59级(64届)校友毕业三十周年的题词、原重庆医学院副院长陶煦翻译的《外科手术》。






       会议结束已经是正午时分,大家一起相约在塑像广场前合影留念,记录下这格外难得又珍贵的时光。


       此刻,黄爱龙校长也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前来看望老校友们,并对阔别多年再次回校的老前辈们表示热烈欢迎。




No.2

再回首

大学里的艰苦时光

       会议期间,我们的小记者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对几位老校友进行了简短的采访。老校友们对昔日的时光娓娓道来,我们认真聆听着,仿佛也搭上了时光机器,与他们一同遨游回到那段艰苦的求学时光......


当时生活的场景

      那个时候,生活特别艰苦,几乎没有什么吃的,就只吃些藤菜、牛皮菜、红薯、窝窝头什么,这些菜还都是我们自己在下课以后自己去种的,一个月也就只有四两糖,同学们几乎都出现了营养不良的水肿。饿狠了的时候,就把炒过的盐抓点来泡水喝。那时候的布票啊,只有一尺八寸,要存很久才能把白大褂做出来。


当时学习的场景

      上课是阶梯教室,没有凳子,都是坐在梯子上听课。实习时,最早也要晚上12点才能睡觉,因为晚上要写很厚的病例,而且要求记忆,第二天方便查房。那时老师都很严厉,如果没有回答正确,老师会把你的病例丢到门外。那时考试也很严格,一科不及格,补考;两科不及格,留级。学习是一点都马虎不得的,寝室熄灯早,只能到路灯下复习背书。


回顾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情景

      虚心向老师学习很重要,我那个时候才出来在妇产科实习,实习是从当护士做起的。当妇产科医生就要求要先到助产室,单独接生接满了50个病人才能够出来当医生。现在的专业分得详细了,除了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还有对于那些仪器设备的操作的掌握也特别重要。


No.3

参观缙云校区


       午后,校友们乘车前往美丽的缙云校区,与2019级新生开启一段跨越一个甲子的对话。


        为了让59级的老校友们感受到新校区的活力与温暖,志愿者们中午便来到兰苑,为迎接老校友们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下午两点半,座谈会正式开始。老校友们与2019级部分学生代表亲切座谈,白发与黑发,对坐谈笑间,六十载光阴弹指过…


     

       常正校友、唐文渊校友、吴成雁校友讲述了自己切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并生动形象地与同学们分享了为何要学医、如何学好医以及成为怎样的医学生等话题。老学长们幽默风趣的讲述,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讨论声和欢笑声不绝于耳;长辈们的语重心长,同学们也都认真记下,一一刻在心间。



        前辈们的妙语频出,让在场的同学感到既幽默风趣,又心生敬佩。

   

      从1959到2019,这一段跨越60年时空的对话,同学们都珍之重之,抓住这难得的机会积极提问。


    在问到如何提高对学医的兴趣 时,前辈这样说道: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学习时,就想象成学习自己,比如吃饭时,想到它如何消化、吸收、循环。最初选择学医可能是因为好奇,或者是那是心中的理想,但是学了一年之后,在心中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在问到由于当前医务工作环境带来的工作压力时,前辈这样说道:

大环境我们无法去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从自己身上反省和警醒这个问题。为何当前的医务工作环境不如从前,我认为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医生医德的缺失和责任心的不足。我们对待每一位病人,一定要充分了解病人的病史,不要忽视病人的每一张片子。要对每一位病患负责。

No.4

校友寄语



寄语:

59级著名校友,附一院原神经外科主任,全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唐文渊教授的发言简单而真挚,他从三个身份对学弟学妹寄语:作为一名学长,他说,既然选择了进入重医,就要立志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医生,为医学事业奋斗终身;作为一名老师,他说,选择从医,热爱是最重要的动力,勤奋和付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善于学习,热爱学习,不是投机取巧;作为一名长者,他教导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尊师重道,团结同学。


常正校友说,选择医学专业非常正确,医学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崇高的事业,因为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如果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病逝了,这家人将陷入贫困之中,我们医生的工作就是让人们健康地幸福生活着。这也是我们学医的崇高目的。父亲的早逝让他立志从医,女儿和外孙女也都是重医学子,每每讲至情动处,在场的校友都眼含热泪,更让我们感受到老一辈医学工作者心中那份神圣的责任感。


吴成雁校友则谈到,医学是一个浩如烟海的世界,作为医学工作者,不可能每个方面都面面俱到,一个小方向,深研也能作出贡献,他的儿子就是这样的例子。


漫步校园



       座谈会结束后,校友们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参观了缙云校区。

       斜阳下,老重医人们在新重医人们的陪同下漫步校园,一老一小,笑语盈盈,携手同行,畅叙乐事…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他们的笑脸和不舍,让我们倍感温馨,我们知道,对医学事业的神圣态度,那是一种责任;对新重医人们的期望,那是一种传承;对学校发展的期待,那是一份火红的赤子之心。

六十载光阴薪火传承,

一甲子青春恣意飞扬。
他们正回家,我们正出发。


60年风雨,饱经沧桑,

重聚阔别已久的母校,

经历了生活的打磨,

承受过岁月的洗礼,

依旧内心清明,仍然不忘初心。

在他们眼角眉梢中,看到的是,

经历过后的,

从容淡定,宠辱不惊;

在他们举手投足间,呈现的是,

岁月沉淀的,

独特魅力,优雅气质。


人生的感悟和磨砺,

变成了他们眼底的清风朗月,

变成了他们心中的星辰大海。

他们用自己不动声色的力量,

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在此,向这些老前辈们致敬!


排版:黄雨姣

摄影:刘政澳、周钰浩、帅雨涵

文编:李梓豪、潘俊伊、聂琳、李文芳

来源:重医校友办


往期热点


一起燃烧卡路里!专业老师谈秋冬如何健康运动不长膘

医路随笔丨盘点那些从医的作家们

2019年新生运动会丨萌新们的赛场,拼了!值了!

校友心,重医情! 来听听校友会成立大会当日·校友们的心声

校友工作里程碑!重庆医科大学校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校友代表大会隆重举行

和钱惪院长一起巡回医疗的日子丨重医春秋

学校“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增至10人!我校漆洪波教授入选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